建设镇从三个维度治理基层“微腐败”,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最基层延伸,打通最后一公里,构筑干群连心桥。
营造崇廉尚实新风,打好“微腐败”治理预防针。一是深化警示教育拒腐正心。划分8个学习教育片区,班子成员“1对1”对村(社)讲廉政党课16场次,集中学习党纪法规、廉政手札12场次,撰写26篇学习心得体会。每季度集中组织开展1次研讨活动,每年组织1次“廉政教育基地行”。二是开展五星评议树塑作风。制定《作风民主评议实施方案》,在评议方式、评议对象、评议重点、评议考核上做到“4个创新”,群众对镇机关干部、村(社)干部、组干部作出1-5颗星评价。全镇评议干部职工 191人次,整治干部作风问题11个。三是搭建两个平台凸显作为。实行“一村(社)一点一监督员”制度,负责监督本区域党员干部和接受群众举报。去年以来,共受理信访举报9件,移送处置问题线索4件。推进廉情预警平台,通过电脑端、平台端对各村(社)各项工作实施监督、即时举报,发现村(社)不规范支出问题4起,涉及资金2000元,已全数追回,涉及4个村的支部书记被诫勉谈话。
规范小微权力运行,戴上“微腐败”治理紧箍咒。一是梳理权力清单,厘清权责边界。集中清理村(社)微权力,编制权力清单25项,制作权力运行流程图。通过上墙、网络、服务卡、办事指南等方式亮权、晒权,实现村组干部照单操作,群众照单监督。二是健全公开机制,扎紧制度笼子。创新“三晒四务”工作法,实行“阳光服务”,公开内容12项、公开程序12 项、出台监督制度3项。同时设立举报电话、投诉信箱,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。三是亲民八步议事,激发民众活力。探索“提出议题、审核议题、公告议题、讨论议题、表决议题、公告决定、执行决定、监督反馈”的“八步议事法”,自议事会成立以来,受理群众议题14件,妥善解决矛盾纠纷7起,信访总量同比下降66.6%。
回应群众诉求关切,擅动“微腐败”治理手术刀。一是畅通民情渠道,众揽民情。建立民情直通站,设立“宣传—收集—反馈”综合功能区,收集群众诉求,办结事项通过“民情回音栏”公开公示。开展“民情夜谈”活动,收集民意,了解期盼。截至目前,民情直通站共接收咨询585人次,收集群众关切问题86件。二是强化问题督办,抓实整改。实行“周一分解交办、周四督办进度、周五签字上报、及时公示反馈”的问题督办机制,向相关责任单位及部门发出督办卡32张。截至目前,办结各类群众反映问题500余件,在限期内电话回访300余次、入户回访430次。三是严肃问责问效,惩罚并举。实践监督执纪“四种形态”,注重抓早抓小,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早发现、早提醒、早纠正、早查处。去年以来,共约谈28人,通报批评28人,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4件,4名党员干部受到纪律处分。